新闻资讯

公募自购潮持续:中欧基金年内6次出手暂“领跑” 华夏基金去年申购81次今年仍“0自购”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4日,今年已有47家公募机构纷纷“出手”,以“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自购旗下90余只基金,合计净申购金额接近12亿元,再度彰显对中国资产的坚定看好。

公募自购潮持续:中欧基金年内6次出手暂“领跑” 华夏基金去年申购81次今年仍“0自购”
(图侵删)

  从自购频次来看,今年有22家机构的自购次数不少于2次。其中,中欧基金以6次申购暂居榜首,永赢基金以5次申购位列第二,富国基金、华安基金、鹏华基金均以4次申购并列第三。此外,华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海富通基金、广发基金等公募机构的自购次数也达到了3次。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250101-20250414

  资金规模维度上,47家公募机构自购额均不低于500万元,其中29家净申购额在1000万至2000万元区间,占六成以上;另外有19家公募机构自购超2000万元。其中,资管以2.90亿元净申购额居首,中欧基金以0.60亿元位列第二,永赢基金以0.50亿元位居第三。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250101-20250414

  然而,在47家公募机构中,尚未看到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中银基金的身影。

  分析认为,这或许与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有关。回顾2024年,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的自购次数分别达到81次,位列行业第28名左右,自购总额分别为62.52亿元、39.33亿元;嘉实基金自购次数高达442次,排名第七,自购总额为73.55亿元,位居第六;而中银基金自购次数为102次,排名第25。这些数据表明,这些基金公司已经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积极的自购布局,或许这种长期布局策略使其在当前阶段暂时不需要再次大规模自购。而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中银基金等机构,可能也在根据自身的投资规划和市场判断,选择更为谨慎的行动策略。

  业内人士指出,公募机构的自购行为向市场传递了三重信号:一是对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认可,公募机构用自有资金布局,彰显了对国内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及中国经济的坚定看好;二是彰显社会责任,在市场宽幅震荡之际,公募机构大举自购的行为,为稳定市场情绪、引导投资者理性入市以及减少非理*易等,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是展现投资管理信心,公募机构敢于用自有资金买入自家管理的产品,是向市场展示对自身投研实力的自信。

  展望未来,上述基金公司是否会宣布自购,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战略的调整以及投资者情绪的波动,都可能影响这些基金公司的决策,新浪基金将持续关注。

  • 因基金托管业务存在问题,苏州银行被出具警示函
  • 胡锡进谈三河换招牌事件:有些基层政府太喜欢什么都管,对商家缺少尊重
  • 重磅!“70后”沪农商行行长顾建忠拟任新职,曾在上海银行工作多年
  • 马斯克第13个孩子名字曝光,曾提出向孩子母亲支付1500万美元封口费
  • 上市不到五年的三叶草生物已亏掉近百亿
  • 特朗普雄心撞上矛盾的美国人:想要制造业但不想进厂工作
  • 农信改革再进一步!吸收合并两家县域农商行 四川资阳农商银行组建市级统一法人银行
  • 分红水平稳步提升,56家沪市公司连续三年股息率超5%
  •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长三角四省市主要领导密集部署
  • 啤酒巨头摩森康胜CEO将于年底退休
  • 腾讯和北京机器人基金首次布局家庭具身智能赛道,云鲸智能完成1亿美金融资
  • 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行动
  • “利率高地”也撑不住了,过半民营银行4月降息
  • 福特预期6月美国市场涨价,机构称加税让每辆汽车成本至少增加数千美元
  • 停止进口美国猪肉,对牧原、温氏啥影响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