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1+1丨全球首场人机共跑马拉松,有何看点?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开跑。机器人选手们准备得怎么样了?“人机共跑”,如何跑?从赛场到市场,人形机器人产业又在怎样进化发展?

机器人选手准备得怎么样了?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开跑。大赛之前参赛队都在怎样优化提升?机器人选手们准备得又怎么样了?

总台央视记者 徐卓阳:我跟机器人肩并肩跑了大概1000米,感觉机器人的状态比我更好:内核稳定,动力十足,跑起来的小碎步还很萌,减速带也可以轻松跨过。

人形机器人备赛

如何做好“加减法”?

总台央视记者 徐卓阳:看了测试赛之后,我更大的感受是机器人的发展和人一样,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去牵引和拉动它。所有机器人的参赛团队其实都会针对选手的表现来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也就是试赛性的改造。

一方面要做“加法”,比如追求更好的续航能力,这其实也是未来市场比较看重的。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减法”,比如刚才说到的众多复杂路况和不确定状况,需要机器人变轻一点。原来的视觉传感器、语音交互系统、机器人的灵巧手等先去掉,让它们轻装上阵。所以我理解,这些“加法”和“减法”其实都是有了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这个契机,才让研发团队去探寻机器人身上的无限可能性。我觉得整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这样好的平台,比如今年的春晚和这次的马拉松,也希望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

“人机共跑”怎么跑?

谁会跑得更快?

总台央视记者 徐卓阳:首先还是要送上鼓励和祝福,不管人类选手还是机器人选手,都祝他们取得好成绩。我想对于参加这次马拉松的20多个机器人参赛队来说,能够来到这里参赛就已经是英雄了,对于它们来讲,一切东西都是新的。具体到这次比赛看点,我觉得可以参照主办方给出的奖项设置,跑得快的有奖,跑得漂亮的有奖,换电池少的有奖,甚至完赛也有奖,这本身就是在提示我们可以用更多元的视角去看这次比赛。反过来看,如果4月19日比赛当中有机器人摔倒了,又或者有机器人因为各种状况没有能够完赛,那也很正常,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看待它。我觉得,少一些对成绩的强调,多一点对人机互动的想象,可能会更加有助于我们尽情地享受比赛。

  • 澜舟科技联席CEO李京梅:未来Agent在大模型企业应用的占比会越来越高
  • 中天策略:4月17日市场分析
  • 美国债市:国债随股市上涨 表现强于利率互换
  • 高龄海啸袭来,日本也撑不住了
  • HBO版《哈利·波特》公布六位成人演员阵容
  • 大摩下调英伟达营收预期:H20限售令影响或超预期!
  • 石头科技回应美关税政策冲击:将扩大内销并拓展欧亚市场
  • 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江苏分社获批筹建
  • 和机器人一起逛龙华庙会
  • 中信里昂:维持小鹏汽车-W“跑赢大市”评级 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Level-3自动化
  • 减肥重视起来!港理大新研究发现持续肥胖可能加速大脑退化
  • 美国上周再传将中企退市,高盛列27家有资格香港二次上市中概股
  • 特朗普:几乎所有产品的价格都在下降
  • 如何推动青岛啤酒国际化?董事长姜宗祥回应
  • 微医:人工智能总医院,创造医疗“新物种”
  • 关键词: